《援疆志》以人为志,致敬时代。作者走遍疆浙,五越天山,三渡瀚海,深入采访。通过全景式书写,把古往今来浙江与新疆相关联的35位人物和诸多事件贯通,成此历史样本、田野个案。
大国构想与浙疆情缘
文 /卢一萍
西域在古代泛指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,在西汉正式归入我国版图。当时的疆域西至巴尔喀什湖,南至喀喇昆仑山脉南麓;至唐代,其疆域更为辽阔,西界直抵咸海;元朝的西部疆域较汉唐广阔;到清代强盛之时,其西界仍抵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。而最早奠定这一基础、居功至伟者,除了张骞,还有浙江绍兴人郑吉——作为第一任西域都护,他在中西交通史和西域史上均具有堪与“凿空西域”的张骞比肩的重要地位。
疆域意味着治理之责,自西汉以来,历朝历代都重视对西域的开发和守护,所以才留下了那么多故城烽燧、屯垦遗址、古道驿站。疆域开发总与人口迁移紧密相连。在这些遗址的背后,有无数先民西出阳关、筚路蓝缕的身影。这种迁徙活动与人类存在的历史一样古老悠久,也正是频繁的迁移从人种学和文化学意义上促进了世界的交流,并推动着历史的进程。
中国在上古就有“夏人十迁”“殷商不常厥邑”“周人东迁”的记载。西汉时期“丝绸之路”的开通,使西域成为人口往来迁徙的黄金通道。汉初,月氏人和乌孙人西迁;汉唐时期,汉人因屯田戍边进入西域;清代,也有锡伯族从东北西迁伊犁河谷、土尔扈特部自伏尔加河流域东归新疆的实例。这些大规模的移民使新疆一直是一个移民区,也带来了各种文化与观念、方言和习俗。它们兼收并蓄,形成了现代新疆自由开放、剽悍旷达、宽容大度的气派。
而新疆的屯垦,早在西汉就开始了。西汉统一西域,从一定意义上说,就是在屯垦过程中实现的。2014年4月2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五家渠市主持召开兵团座谈会时,就说,历史上,从秦始皇时代后的各个朝代都把屯垦戍边当作开发边疆、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。新疆地区的屯垦活动,从汉武帝开始,已经有2000 多年的历史。“屯垦兴,则西域兴;屯垦废,则西域乱。”
汉开封六年(前105)护送细君公主与乌孙王和亲的西汉军队在眩雷(今伊犁河谷中)屯戍,揭开西域屯垦史的第一页,自那时到清朝,中央政府在新疆的屯田点计有102处,它们遍及天山南北。西汉屯戍官兵最盛时累计多达2.5万余人。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域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。都护郑吉以屯垦为依托,使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。正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所载:“立屯田于膏腴之野,列邮置于要害之路。”它使许多地名从那时起,就以其浓郁的历史感流传至今,比如轮台、楼兰、伊循、和阗、焉耆、龟兹、高昌、交河等。唐太宗借鉴汉代经验,在西域大兴屯戍,大至城镇守军,小到烽台驿站,有军即有屯,使西域屯军最多达10万之众。屯田巩固了唐朝的辽阔疆域,同时也使“丝绸之路”空前繁荣。清代的屯田规模最大。乾隆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,有识之士如浙江人龚鉴即主张在西北兴屯,为此,清朝将屯田作为安边定国之策,不但兴办了军屯,还招募迁徙关内农民来西域以推行民屯。同时,组织发配新疆的囚犯屯田耕种,实行犯屯;并从南疆迁移500户维吾尔农民到伊犁河谷垦荒种地,组织回屯。不足20年时间,就在西域开垦了近百万亩耕地。
作为改良主义的先驱,龚自珍很早就开始关注西北边疆问题。在国家面临危机之际,他以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社会责任感,积极筹边谋防,向朝廷进言献策,为西域的长治久安,写成《西域置行省议》,成为最早建议在新疆建省的知识分子。
行走在新疆大地,你可以感觉到,那些有功于西域的人,无不被这片热土所铭记。这其中就包括抬棺西征、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的清代“中兴之臣”左宗棠。
英俄两国利用浩罕汗国军官穆罕默德·阿古柏作为吞并新疆的工具,使新疆陷入了国土沦丧的严重危机之中。光绪元年(1875),左宗棠受命于危难之时,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,督办西北军务。在胡雪岩强有力的后勤支援下,从光绪二年(1876)至四年(1878)初,左宗棠所率大军所向披靡,用了不到一年半时间,就光复了除沙俄盘踞的伊犁之外的新疆所有土地。随后又于光绪六年(1880)抬棺西征,白发临边,迫使俄国把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了出来。
抗日战争时期,新疆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所具备的特殊的战略条件,而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、重要的国际交通要道和中国安全的军事基地。著名文学家茅盾来到新疆,开辟了民主阵线,宣传抗日救亡运动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,新疆几乎没有任何工业,农业落后,年人均占有粮食不足两百公斤,除去种子,所剩余粮难以糊口。从关内运输,仅兰州到哈密,运价即等于粮价的7倍,如再运到伊犁、阿勒泰、喀什、和田等地,价格还得翻番。从苏联进口,每吨粮价为300卢布,所需总价要数亿元人民币。除此之外,新疆商业几乎为空白。于是,浙江省响应中央号召,从全省各地挑选了500多名优秀青年,在1955年9月慨然进疆,分赴天山南北,肩负起了振兴新疆商业的使命。随后,有无数浙江人因为工作、经商,扎根于此。
也就是从那时候起,浙江与新疆开始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。
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,三山逶迤,南有昆仑,中有天山,北有阿尔泰。天山以南,俗称“南疆”;天山以北,俗称“北疆”。在三山的臂弯里,夹着两个巨大的盆地,南疆为塔里木盆地,盆底为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;北疆为准噶尔盆地,盆底为广阔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。新疆地大物博,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,拥有330多万公顷耕地,5700多万公顷草原;发现和探明的有色金属矿种138种,占全国总量的80%以上;石油、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30%和34%,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40%。新疆因有特殊的水、土、光、热资源,成为“瓜果之乡”和全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及畜牧基地。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全国的90%以上。环塔里木盆地为优势产区,种植面积1525万亩,盛产香梨、红枣等特色林果。克拉玛依、准东、塔里木和吐哈四大油田,使新疆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石化工业基地,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国际大通道。新疆计有边境线5600多公里,与蒙古、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等国接壤,自古以来都是我国连接西北亚、南亚、欧洲和北非的前沿通道。
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。西北的稳定,特别是新疆的稳定,事关我国发展和稳定大局。但受制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交通的影响,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。如何经营新疆,让它走上持久稳定、发展、繁荣之路?